工作动态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校地协同 构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本站
【字体大小:

3月25日上午,蚌埠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党委书记马嬿率学院党政办主任马长征、基础心理学教研室秘书周碧薇、专职辅导员郭小虎一行4人,赴涡阳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调研交流。涡阳县第一中学校长王贵华、副校长盛伟民,县文明实践促进中心主任王善礼,县教育督学张学艺,县心理学会会长刘浩等陪同调研座谈,共话心理学学科发展与社会服务新路径。

蚌埠医科大学团队实地参观考察了涡阳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挂牌在涡阳县第一中学),马嬿书记对中心的规范化建设给予高度评价:“涡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抓得实、抓得细,尤其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令人震撼,体现了皖北人实事求是、务实担当的创新精神。”

     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主任王善礼向马嬿书记一行介绍涡阳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相关工作情况:“心理健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隐形标尺’。通过部门统筹、社会协同,涡阳目前已经形成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牵头,涡阳县心理学会专家团队协作,共同推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希望能够借力蚌埠医科大学的专业力量,让学科优势转化为地方实践优势,给涡阳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座谈会上,双方直面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难点。涡阳一中校长王贵华介绍,学校现有专职心理教师3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专业资源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急需高校输送更多应用型心理学专业人才,基层学校迫切需要这样的优质资源。” 

       马嬿书记热情介绍:“蚌埠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将发挥‘医学+心理学’交叉学科优势,培养能扎根基层的应用型人才。当前基层学校心理服务工作普遍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瓶颈,而蚌埠医科大学的优势恰恰在于‘医教融合’。我们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培养方向将是‘能上课、会筛查、善干预’的复合型人才。”

      县心理学会会长刘浩表示,建立“优秀生源推荐-高校定向培养-毕业生返乡服务”机制,优先为涡阳输送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依托县心理学会开设“家长学校”,结合少年宫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将预防关口前移;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开发融合生命科学、传统文化的心理课程体系,探索心理学“理论+实践”的本土化路径;推动多部门联动,建立心理测评常态化机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网络。 

      此次校地交流,双方在蚌埠医科大学的医学底蕴与心理学前沿探索,涡阳扎根基层的育人实践,建立高校到基层的“预防-干预-治疗”全链条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表示,将从专业培养到实践基地共建,从家校共育到社区服务延伸,携手破解当前师资短缺、课程优化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难题,为青少年的心灵健康成长构筑一片向阳而生的生态沃土。(刘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