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之花”绽放战斗高地
抗日名将彭雪枫创建的“拂晓剧团”被人们称为绽放在抗日民主根据地上充满“朝气、希望、革命、勇进”的文艺之花。演员们把舞台当战场、把演出当战斗,勇敢地承担起“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瓦解敌人”的光荣职责,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拂晓剧团最初成立于1938年的5月。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剧团骨干被编散。年底,新四军游击支队在东征途中,于河南杞县招收了一批朝气蓬勃、能说会唱的青年学生。彭雪枫决定以他们为骨干重建拂晓剧团。
剧团成员齐心协力、刻苦学习,在豫东鹿邑演出的第一个活报剧《打鬼子》终于获得了成功。此后,剧团的人员和设备不断得到补充,阵容逐渐壮大,演出的节目以“抗战”为中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既有《农村曲》《放下你的鞭子》《游击队的母亲》等歌剧、戏剧和话剧,也有《傻小子打游击》《小放牛》等现代京剧。他们还将《日出》《雷雨》《原野》等大型剧目和民间流行的秧歌、快板、相声、双簧、打花棍等艺术形式搬上了舞台,并根据当时的抗战局势对《打渔杀家》《空城计》《法门寺》等传统京剧进行了改编。
这些文艺作品有力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滔天罪行,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丑恶嘴脸,宣传了新四军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激励了广大军民的抗战热情,收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1940年6月,拂晓剧团随战斗部队进驻蒙城后,在体育场演出了话剧《小三子》《渡黄河》、大合唱《新四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节目。演出现场掌声不断、群情振奋,演出结束后,许多青年纷纷要求参加新四军。
在给驻涡阳的东北军演出时,剧团精心挑选了《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和《新编九一八小调》等节目。当台上演员唱出:“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离开了我的家乡……”等词句时,台下的士兵们个个悲伤地低着头,发出一片悲泣的哭声,许多人愤怒地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
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个光荣的剧团——拂晓剧团,改编为华中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踏上了战斗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