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唱出文明新气象
近日,涡阳县丹城镇白果村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一殊荣的背后,是村规民约从纸上条文蝶变为村民行动指南的生动实践——它以戏曲为媒,以共建为基,唱响了乡风文明的崭新乐章。
2023年1月12日,“丹城有戏周周唱”系列活动走进丹城镇白果村,举行2023安徽省乡村春晚丹城镇白果村专场。
戏韵化民约,唱出文明新风尚。“彩礼不用堆成山,真心实意最值钱,婚丧嫁娶简办了,省下银钱建家园……”傍晚的白果村文化广场,“拉魂腔”(又称泗州戏)悠扬的唱腔将村规民约化作动人旋律。丹城镇白果村是历史文化名村,民间艺人层出不穷,乡村文化丰富多彩,村里的群众建立有两家剧团,唱戏、听戏已经成为白果村人骨子里的记忆。
白果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因势利导,组织文化能人整理优秀传统本土剧目120余个,创作弘扬乡风文明的新剧目30余个,原创剧目《老牛头逼婚》倡导婚姻自由,《兰大妈执法》传递法治精神,《桂花开放幸福来》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伯俞泣杖》表达子女对长辈的敬爱和感恩,通过戏曲的二次创作,将墙上的村规民约用戏曲的方式唱出来、演出来,从“纸上约束”蝶变为“心上认同”,真正实现了“入脑入心”。白果村党总支书记张飞说:“我们把‘抵制高额彩礼’编成戏词唱出来,比贴一百张标语都管用!”
旧貌焕新颜,共绘乡村“工笔画”。白果村的蝶变,始于村规民约中“公共事业要配合,共同受益划得来”的共识落地。党员干部当好环境整治“示范领头人”,通过学习利用“花小钱、办大事”的乡村建设新模式,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曾经杂物乱堆、污水横流的“堵心”场景,在党员干部带头、村民投工投劳的合力下彻底改变。
如今漫步村中,大银杏树掩映的广场成为村民休闲乐园;群众门前小菜园里“朝天椒探出红彤彤‘脸蛋’”;动漫壁画与记载奉献精神的光荣榜相映成趣。“这些年,我们村变化可大哩!”张大爷的骄傲溢于言表。通过“十查看十提升”行动,村民从“旁观者”变身“主人翁”,唱响了人居环境整治的“大合唱”。
实践站搭台,文明薪火永相传。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白果村创新“戏曲+志愿”模式,组建50余人的文化服务队,不仅活跃在乡村舞台上,还多次走出丹城,参加省市级文艺演出和比赛。《孝的陷阱》《伯俞泣杖》等多部原创剧目入选安徽省“十大名剧”,白果村的青年泗州戏剧团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奖项20余次。“现在不出村就能欣赏到全国级别的优秀节目!”村民感慨道。
白果村志愿活动更延伸至生活细微处:“写春联送温暖”传递祝福,“暑期安全课”守护孩童,“困难群体帮扶”弘扬美德。村“两委”与党员群众带头募捐,让互助互爱蔚然成风。农家书屋与文明讲堂持续播撒新风种子,推动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村规民约从墙头走进心头,文明便有了最深厚的土壤。从“安徽省文明村镇”到“全国文明村镇”,白果村以村规民约为笔,以戏曲文化为墨,绘就了一幅“路畅、村洁、户净、人和”的振兴画卷。这里,银杏古树见证的不仅是村容之变,更是乡风文明浸润下,村民心中绽放的幸福感与自豪感。(王善礼 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