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润无声
涡阳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中华传统文化《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形成了“上善若水调解工作法”,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眼前这一片片长势喜人的“小菜园”,是楚店镇汪楼村刚刚完成村容村貌整治“新成果”。虽说没有大拆大建,但若是跟几个月以前比起来,也算得上是旧貌换新颜。
楚店镇汪楼村村民刘汉云说:“原来,我们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堆放的都是秸秆、杂物,路两边长满了杂草、杂树,看着是乱七八糟,交通不便。”
对这事,镇里、村里也没少协调,三番五次鼓励各家各户翻修老房子、拾掇空闲地,清理杂草树......但众口难调,常常是东家看着西家,西家看着大家,村容村貌整治这件事一直没有取得太大进展。
楚店镇汪楼村党总支书记彭娟说:“尤其是这一家的闲置地块,在另一家门口的,他会认为又不影响自己,清理它啥用,矛盾焦点就在于互不谦让,甚至互不相让。”
关键时候,县司法局给支了个“招”。
“到村里后,我们就入户走访、集中谈心,跟大家讲老子《道德经》的故事,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道理,释善意、明得失,引导群众以老子故里为荣,身体力行弘扬老子文化,以‘善’的思路解决问题。”县司法局楚店镇司法所所长马震说。
心顺言顺事就顺。不到一个月,有着数百户村民的汪楼村,就捋清了责任、理顺了关系,不但顺利完成了村容村貌整治,因此事村里选出的69名“上善若水”调解员,至今还发挥着基层“调压阀”“稳压器”的作用,今年以来,这个村36件群众矛盾全部化解于村组,成为基层治理的新风景。
县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股长张军鸿说:“通过这个案例,也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就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到基层治理中去。经过不断的总结、改进、提炼我们逐步形成了‘行无为、释善意、晰法理、明得失、传大道’上善若水五步调解法。”
紧接着,涡阳县把“上善若水”调解工作法列为年度县级深化改革项目,不仅推动这项工作法实现了乡镇、村社区全覆盖,还逐步吸纳了法官、律师等群体的加入,让这套管用有效的“工作法”进一步延伸拓展了应用领域、范围。高公镇镇北村民苗应华在流转承包地时,由于没有签订合同,与土地承租人在付款时间和数额存在争议,甚至要对簿公堂,后来在法院、律师、司法、村两委等多部门的介入下,双方不仅明晰了法理、握手言和,还进行司法确认,避免了纠纷的发生。
目前,“上善若水”调解法已运用于全县418个调解组织,实现了全县所有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今年以来共开展走访、调解3万多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000多件。
县司法局局长张雷说:“我们进一步挖掘‘上善若水’文化的核心价值,整合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平台、人员,推广“上善若水”调解法的应用范围,逐步拓展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引导群众向善而行、厚德开放、善待包容,引领文明乡风,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高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