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罗贤德:朴实农民二十多年如一日 悉心照顾岳父母与侄子
罗贤德,男,1968年7月生,中共党员,涡阳县马店集镇大胡王尧居委会耿庄村村民。罗贤德和妻子都是朴实的农民,家有两个孩子,2001年,因为妻弟去世,弟媳改嫁,夫妻俩将岳父岳母从四川接来照料,并将妻弟六岁的儿子接到家中抚养,把岳父岳母与自己的父母同等对待,将侄子熊家鑫当亲生子女对待。二十年多年来,为了赡养四位老人和抚养三个孩子,支撑起整个家,罗贤德做过很多小买卖,卖过红薯粉、摆摊卖过小吃、做过衣服。即使日子再怎么艰难,罗贤德从未亏待过老人与孩子。二十多年如一日,罗贤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跨越血缘关系的人间大爱。罗贤德家因外甥熊家鑫参兵入伍而获“光荣之家”荣誉称号。2020年罗贤德被评为孝老爱亲类“涡阳好人”。
向沉痛的亲人伸援助之手
2001年,罗贤德妻子娘家突遭变故,夫妻俩便将岳父岳母从四川老家接来照料,并将妻弟六岁的儿子也接到家中抚养。为了支撑这个家,罗贤德起早贪黑,吃过很多苦。“为了挣钱养家,让家人吃饱穿暖,啥样的苦我们都愿意吃!”这是罗贤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当别人问起罗贤德,“你抚养侄子熊家鑫,吃了这么多苦,有没有后悔过啊”。他总是对别人摆摆手,憨厚地笑一下,“那孩子五六岁就没有了爹,娘又改嫁,我不管他,难道还让他成为孤儿吗?”二十多年如一日,罗贤德把侄子当作自家孩子一样抚养,从没有过一句怨言。
这二十年多年来,罗贤德夫妇需要赡养四位老人和抚养三个孩子,加之父母年迈,身体逐渐不如以前,除平时衣食开销外,还需要一些医疗费用。罗贤德为了支撑起这个家,他做过很多小买卖,卖过红薯粉、摆摊卖过小吃、做过衣服。起早贪黑,再苦再难日子再怎么艰难,罗贤德从未亏待过老人与孩子。他都一个人默默承担着,只为这个大家庭每个人都能快乐地生活着。
让敏感的孩子重获家庭温暖
六岁的孩子本应该在父母的庇佑与照顾之下,享受着童年时光,快乐地成长。然而,不幸却降临在这个孩子身上。父亲的不幸离世,加之母亲的改嫁,这一切变化让年幼的小家鑫不知所措。
孩子刚被接到罗贤德家时,由于变故对孩子的打击,加之突然间与玩伴分离,小家鑫显得很不适应。他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沟通。为了打开小家鑫的心结,忙碌的罗贤德总得抽空和孩子谈心和玩耍,渐渐地,孩子敞开了心扉,开始融入这个重组的大家庭。
“小家鑫刚来时,很不适应,都是罗贤德夫妻俩白天晚上的照顾,虽说平时生意忙,但对孩子却从未疏忽过。”邻居们说道。到了入学的年龄,罗贤德打算把侄子送去涡阳县城读书。加上自己的两个孩子,一共三个孩子要上学,还有四位老人要照顾,开支已经非常大,到县城读书又增加了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夫妻俩商量了之后,还是决定送他去县城读书,希望通过读书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
初中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为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的确,熊家鑫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叛逆期。初中某一阶段,细心的罗贤德发现孩子的异样,在与班主任的沟通中才知道家鑫成绩下降明显。注视着孩子的眼神,“恨铁不成钢”的罗贤德将举起的手慢慢放了下来,他用父亲的口吻娓娓道来给孩子说明道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熊家鑫也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如今,侄子熊家鑫已经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期间,因表现优秀,荣立二等功,并且在入伍第二年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且还被推荐上了军校。罗贤德说:“看到娘家侄子如此出息,比自己孩子成才还高兴。”
让受伤的老人重拾家庭幸福
家中的顶梁柱不幸遇难,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致命的重创。这一对年过花甲的老夫妇,本来应该是被子孙守护着,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时期,却不幸惨遭晚年丧子之痛,一边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一边又为今后的生计发愁,儿子突然离世,儿媳妇改嫁,本身就需要被赡养的老人该如何承担得起对孙子熊家鑫的抚养呢?正当老夫妇一筹莫展的时候,罗贤德主动提出将老人和孩子一起接回老家。“都是自己的父母和孩子,苦了自己,也不能苦父母和孩子”,正如罗贤德所说,这些年来,这个重组的幸福家庭让远近乡邻点赞。
其实早在罗贤德夫妻俩结婚时,岳母就身患肺病,一直在吃药。那时岳父岳母还在四川老家生活,罗贤德就定期买好药给他们邮寄过去。后来因妻弟去世,他便将二老接到涡阳家中,从此一切生活琐事,夫妻俩就都承包了下来。
2011年,岳父生病住院,罗贤德白天忙生意、晚上就守在老人病床边,由于病情恶化,一年后老人不幸去世。岳父去世后,罗贤德对岳母的照料更加悉心。“帮助老人打扫房间,洗衣服,梳头……这些平时妻子干的活我都会”,罗贤德笑着说。在一家人的精心照顾下,岳母身体还算健康。岳母逢人就夸“俺女婿是真好,要不是他,我早就入土了,这都是我的福气!”本来罗贤德和妻子二人共同照顾岳母,但妻子因需要照顾外孙去了外地,现在罗贤德独自一人在家照顾岳母的日常起居。早上起床后帮岳母梳头发、一天三顿为其做饭、打扫家中里里外外的卫生……家里大大小小的活全都落在了罗贤德一人身上,但他从无怨言,妥善照顾好岳母的衣食住行。
左邻右舍眼中的“热心人”
2019年9月,经村推荐、镇考核,罗贤德成为一位村干部,村里人对罗贤德的评价是“孝顺、热心肠、实在人”。平时村里哪家人有困难,他都会主动上前帮忙,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困难的人。村里贫困户张美荣,没有儿子,三个女儿都外出务工。张美荣平时住在亲戚家,随着年纪的增长,张美荣就回到了村里居住,但家里的房子是危房,罗贤德给她申请危房改造,开始张美荣不同意,嫌麻烦,说自己还能活几年,不给政府添麻烦。罗贤德就多次上门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不用操心,只管等着住新房。一个月后,张美荣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现在她见人就说:“要不是罗贤德,我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父母眼中的好儿子、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儿女眼中的好父亲、岳父母眼中的好女婿、群众眼中的好干部。”村民们如此评价。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父母和患病的岳父岳母,抚养妻弟的儿子长大成才,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温暖着社会,谱写了一曲动听的好人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