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镇创建巡礼 | 涡阳县丹城镇:推动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
“现在的彩礼可不得了,张老汉老两口一辈子辛辛苦苦,前几年才把为儿子结婚的欠账还清,还有一些地方婚礼恶俗闹剧让我们这一代稍微上点年龄的人看不惯。还好国家有了移风易俗的好政策,这一切都在慢慢地好起来。”近日,涡阳县丹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志愿者在走访群众时,辖区村民李大爷介绍道。
今年以来,丹城镇紧密围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力推动各村居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重点做好专项治理组织推动、村规民约修订及执行、督促党员和干部以身作则、创新惠民服务、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工作举措等方面的工作,
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动了移风易俗,建设了文明乡风。
移风易俗营造时代新风。在丹城镇齐东村党委书记王飞的带领下,该村较早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发挥乡贤、退休教师和老干部、在外成功人士的力量和智慧,发展和壮大了红白理事会的力量,切实发挥了红白理事会应有作用。该理事会培训婚礼主持人,为群众提供免费婚庆主持,需要场地的还由村里协调学校操场,引导婚嫁双方降低彩礼数额,少要或不要彩礼,倡导勤俭节约,禁止大操大办,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
齐东村红白理事会成员李腾腾介绍道,“一些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问题不解决,我们的群众幸福感就很难进一步提升,我们理事会的婚庆设施免费给群众使用,还有志愿者义务为村民提供服务,推动了移风易工作的开展。”
“下一步,齐东村继续加大红白理事会的支持力度和建设力度,丰富工作内容,探索新的群众乐意接受的工作方式,规范和优化红白喜事的流程、礼金数目、酒席桌数等参照标准,减轻群众的负担。同时,倡导‘非亲不请’、文明治丧、依法殡葬,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形成勤俭节约、文明和谐的新风正气。”该村村书记王飞说道。
村规民约促进乡风和谐。在丹城镇红旗村、徐楼村、谢庙村等都在完成村规民约修订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村规民约的时代性、契合性、有效性,让群众赞不绝口。各村广泛征集群众对村规民约的意见和建议,细化充实村规民约内容,突出村民自治管理,同时落实日常监督指导,开展教育、规劝、批评、奖惩等工作,大力推广文明积分、道德超市、红黑榜等做法,定期开展“最美儿媳”、“最美婆婆”、“最美家庭”的评选和表彰,带动了村规民约的实施,有效推动了移风易俗入心、入脑。
谢庙村“最美儿媳”获得者谢莉10余年来照顾年迈多病体弱的公公,每天为公公洗洗刷刷、做饭洗衣、捶背唠嗑,精心照顾,从不厌烦。邻居们还能经常看到她为公公剪指甲、剪头发、喂饭喂药、陪同康复训练等,她常常获得邻居和同村村民的赞扬,她公公逢人就说:“这样的儿媳真是好,对我是非常的孝顺。”
该村包保干部张秀侠说:“我家距离谢莉家不远,也常常看到她孝顺公公的事。她的孝顺在我们庄是远近闻名的,也正是因为像她这样的正能量,践行了我们的村规民约,弘扬了我们的村规民约,她是我们的榜样。”
多措并举推进移旧俗树新风。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丹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制定方案,着力做好各项工作,全力营造文明乡风浓厚氛围。工作中,镇村干部入户摸排情况,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尊重民族和区域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制定并落实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出台约束性措施、倡导性标准,持续优化村规民约修订及执行;健全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的制度规范,严格落实农村党员、干部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
同时,丹城镇还加强婚姻、殡葬、养老等领域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督促婚庆、殡葬机构规范服务;组织各村居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通过宣讲、培训、巡演。广播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身边的移风易俗先进典型;进一步探索移风易俗同文明村镇创建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建设移风易俗示范村,助推文明乡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要常抓不懈、绵绵发力。”丹城镇党委副书记李博认为,要拿出管用有效的实招真招,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以及红白理事会、社会工作者、村居志愿者、党员干部等多方力量的约束、劝导和推动作用,形成共同推动婚俗改革的良好局面,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感。(徐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