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喜文明家庭事迹:扎根基层教育 建造书香家园
张振喜,男,198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教师,涡阳县涡南镇郑庙村人。
张振喜一家四口人,妻子王英,1980年11月出生,现在涡阳中学任教。女儿张安琪,2003年2月出生,现在安徽理工大学上学。儿子张宝瑞,2017年3月出生,现在上幼儿园。
一、关爱老人,尽心尽责
“有娘的地方就是家”,这是张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张老师的母亲将近八十岁了,有骨质增生性关节炎,脑血管有萎缩。腿脚不灵便,经常头晕,张老师利用工作之余照顾她。拾掇家务、洗衣服、拿药等都是张老师夫妻俩做。虽说弟兄三人,但农村人为了有一个好的收入到外面打工挣钱。同为子女,这样的担子都落在张老师一人身上,但他没有怨言。关心母亲的生活,关注母亲的健康是张老师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每一次和母亲谈话、唠嗑,我都特别珍惜,担心有一天母亲会离开我。每一次离开母亲,看到走好远母亲还在为我送行,我总是止不住泪水。”“看到关于母亲的文章或听到关于母爱的歌曲,我总会第一时间想到我家的老娘,再忙的事我也会忙里偷闲回家看望她。”......说起母亲,张老师总有说不完的话。孝敬老人,尽心尽责。张老师夫妇做到了。每每听到老人夸赞儿子,言语中流露的幸福之感,我也是倍感欣慰——老有所养!
二、爱岗敬业,育人为乐
从教二十年,张老师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从未无故旷过学生一节课。记得三年前,他爱人在生孩子前,一直到孩子出生的前一周还在坚持上课。作为高龄孕妇,身体的压力和精神的压力真的不容易抵抗。纵然如此也依然坚持上课,小腿水肿的发亮,放学回家只能慢慢揉揉,减轻腿部的压力。生过孩子以后,由于是剖腹产,躺在床上近一周时间不能动,他和他的两个姐姐轮流替换照顾她。她请产假了,可是还有张老师的毕业班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她不想张老师耽误学生的课程,当两个姐姐来照顾她时,张老师就回学校上课。他也因此没有因为妻子生孩子而请假。在一次全县的校长工作会议上,张老师的校长对于张老师的这种敬业精神给予大力赞扬。当然,也有人说,这太没有人性了,妻子生孩子都不请假去照顾,还在上课。张老师是这样解释的“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不过是多辛苦一下,一边照顾妻子,一边照顾学生,做到了两不误。对于这一点,妻子是绝对支持的,她没有怨言,我也不会在乎他人的言说!”
同是老师,有的人一辈子“年年岁岁教一样的课”,张老师和妻子经常研讨教学方法,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做才能引导好学生学习,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心理健康等,都是探讨的话题。
平时积极参加教研组乃至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积极学习听评课标准,听听别的同事怎样上课,结合自身情况,结合自己的学生学习能力,是不是还可以更优化。不断地去反思、去实践,真正做到教研有行动,研讨有效果。不断学习教学理论,用以指导课堂教学。张老师一直坚信:在教学的道路上,没有终点,只要不懈追求,就能直至永远!
张老师注重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网课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网课带来的负面效果也很明显。有的孩子借着上网课的间隙,玩游戏、聊天、甚至结交网络朋友,以至于耽误了学习时间。网课结束了,但是手机却留在了学生手中,家长没有能力没收,到了学校,老师也面临没收手机的风险。有的孩子,因为玩不上手机走极端,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按照学生养成一个习惯需要二十一天的情况,学生上网课整整上了两个月时间,一下子改过这个习惯显然不大可能。在要求不准学生带手机的教学时间里,因为担心有的学生,张老师安慰学生,不要纠结,每周从周一到周五学习,到周末就可以拿到心爱的手机了。但是要求他们要告诉我,这一周没有拿手机,有没有什么大事发生而错过了。事实上学生能有什么事,有事家长也会打电话给老师让老师转告的。就这样,慢慢地学生离开了手机能够正确地走在学习的道路上。
张老师就是这样,用心做教育,真心做老师。快乐教育,视教学为生命,视学生如己出。他是教育的不懈耕耘者、奉献者、痴迷者,他是当之无愧的好老师!
三、热爱读书,建造书香家园
2017年,张老师被评为市级“阅读之星”。喜欢读书的好习惯不仅在学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生,在家里一有闲余时间总会拿着书看看。这个习惯影响着妻子儿女,在潜移默化中,叛逆期的女儿也知道勤奋学习了。就连三岁多的儿子,只要一看到张老师看书,也会拿起自己幼儿园的图画书或看或写。“读书能让我静下心来。”张老师说。在这个时代,能够在家看书不看手机的人真的不太多,而能使书让自己静下心来的境界又有几人能做到?
张老师家的读书习惯也影响到邻居家。邻家孩子有不会的题目也会主动询问——学习时间多了,学习习惯建立起来了,自然会远离手机游戏。一家书香满园,直接飘香邻里。这是在引领大家补充精神食粮,也能营造读书的氛围。“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张老师的读书态度,真的让满园“飘香”。
关怀老人,乐教善教,用心读书,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浑身都充满正能量的人。他的优点也只有伴其身边才能更好地体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