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家庭

韩萍文明家庭事迹:讲责任、乐奉献、树榜样、促和谐

发布时间:2022-08-05 来源:本站
【字体大小:

  韩萍,女,197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涡阳县公吉寺镇下岗返聘人员--社会事务人员,家住:亳州市涡阳县公吉寺镇王大楼居委会西王荒组。

  韩萍一家6口人,婆婆:程素英,1942年4月出生,在家务农;爱人:王全礼,198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涡阳县公吉寺学区王大楼学校任教;长女:王恩泽,共青团员,2004年6月出生,涡阳第一中学就读;次女:王润泽,2009年10月出生,涡阳县公吉寺学区王大楼学校就读;三女:王熙泽,2018年7月出生,学龄前儿童。

  曾经有人问我:家是什么?我即答:家是爱,家是温暖,家是港湾,家更是一种责任。因为有了温馨的家,生活中的每一天才会阳光灿烂。我们村就有这样一个家庭,每当大家提起她--一位扎根基层的小干部(韩萍),王大楼居委会的很多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她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韩萍夫妇均是共产党员,他们夫妻恩爱、工作认真、孝顺长辈、热心助人、邻里和睦,全家人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家庭中充满着温馨与祥和。她们用工作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工作与责任的重要,家庭与爱情的真谛,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韩萍是一名于2011年镇政府下岗返聘任用至今的社会事务人员,县党代表,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一直担任镇包村干部,对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无论是养老保险收缴、午季秋季秸秆禁烧,还是新农合缴费、年关禁燃禁放、疫情防控等工作任务,都是亲力亲为,全面完成任务,特别是有扶贫工作以来,她通过走村串户,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进一步确立扶贫开发思路,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症结,制定五年近景和十年远景发展规划,带领村干部,定期走访调研、分析情况、讲评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自分工,并形成工作合力,措施有力,狠抓落实,她所包保的村,加强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结合,确保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精准施策,让他们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条件。

  丈夫是一名乡村教师,已从教20余年,从涡阳师范毕业,后来进修专科,再到本科,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到被评为“亳州市优秀团干”,“县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亳州市先进班集体”等荣誉。学生那是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每届成绩有目共睹,有很多学生现在已经走向了成功,这更是他教学中最大的幸福。他不仅仅是工作忙,更是对职业的热爱,使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了工作中。记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的时刻,我开玩笑的劝他:“保命要紧,不要老是戴着口罩,全副武装去学生家里(教育部门统一放假的一段时间),访问学生是否按时收看视频教学、完成学习任务,一定得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平时一向和善的他立马拉下脸来:“我是教师,要率先垂范,对学生负责,我怎能放松自己的岗位?”那一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觉得他多次得到学校和上级的表彰,这些光荣称号当之无愧。

  二、尊敬长辈,家庭和睦

  自从韩萍嫁到王家来,就和丈夫及孩子一直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她婆婆是家里的“后勤加财务部长”,婆婆勤俭持家、和蔼善良。结婚生女儿后,她婆婆承包了做家务和带孩子的全部重担,让她夫妇俩在工作中无后顾之忧。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2018年中,她公公突患重病治疗两个月后,不幸去世,真是雪上加霜,她婆婆又因摔伤导致腰椎滑脱性骨折,躺在床上三个多月不能动弹,韩萍既要哺育最小的孩子,又要端茶、送水、喂饭,接大小便,帮婆婆洗脚,日夜陪伴在婆婆床前照顾,本村人都夸赞她是好儿媳。虽然很辛苦,一大家子倒是其乐融融。

  三、夫妻恩爱,共同进步

  人们常说,吵吵闹闹是夫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盐。生活中难免磕磕绊绊。我听说她们在结婚时就立下了一个规矩,吵架时就事论事,只说眼前,不提过去,只准讲理,不准打骂。这条规矩陪伴着她们愉快地度过了19个年头的婚姻生活。为了给家庭营造和谐的氛围,从没听说他们当着老人和孩子的面吵架。韩萍的个性稍强一些,老公总是让着她,可遇到激烈的问题时,老公火气一上来,她又立马退让。工作生活中始终给孩子做好榜样,树好标杆,一同前行。

  四、乐于助人,奉献爱心

  一个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幸福的,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总是快乐的。她在做计划生育工作中,走村串户,摸排人口信息,了解每户家庭生活状况,在走访中发现家庭困难的人口,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给困难家庭申请福利,帮助困难家庭度过难关,实在特困难的家庭,自己掏腰包也要再帮一把,真正做到“扶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她老公在学校教书育人的同时,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对困难学生进行各项经济补助申请,联合合肥太阳伞慈善机构,几年来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解决住校生活问题,共计费用100000余元,利用暑假联合合肥太阳伞慈善机构,免费让困难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和去安徽大学校园参观学习,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学习信心,树立上进心,树立拼搏心。近几年来,她老公联系安徽大学及其他学校在校大学生,利用暑假时间义务为王大楼学校周围的学生免费补学“小三门”和暑假作业辅导。平时工作中联系涡阳县爱心协会,为王大楼学校做健康、爱心等教育课多次,联系涡阳县爱心协会为王大楼学校留守学生捐赠书包、笔记本、水杯、红领巾等爱心物资123套,价值近万元。这些大学生、爱心协会人士及她老公的辛勤汗水付出,一直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面对社会的好评,她不骄不馁,淡然说:“爱岗敬业、尊敬爱护长辈、家庭和睦、帮助他人,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是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比起更好的家庭,比起做爱心奉献更大的人来说,我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要以榜样的力量来推动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谐、幸福、恩爱、最美。”